English

堂堂大教授不知《四库》书

2000-09-2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浙江省余姚市武胜门路瑞云楼 诸焕灿 我有话说

 我非常赞赏贵报7月12日《一份罕见试卷引出一个沉重话题》,同样赞赏朱莹女士8月9日《走出有知识文化的怪圈》一文。由于教育界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失误,造就了大批只具有应试能力的科技工匠。这一苦果由广大的学生在承担,而制造这一苦果的应该说亦有教师的责任。目前有不少教师仅具有专业知识,学生何能获得人文层面上的文化修养哉!

这里仅举一个极简单的事例:

就以当前红得发紫的余秋雨教授来说,他的专业是戏剧,是一个与人文极亲近的专业,对文化修养应该是高且深的。然而,我们来看看他的大作《山居笔记》,在该书第66页末写到“王国维先生实在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。在他的书架里,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、《康熙字典》、《四库全书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桃花扇》、《长生殿》、乾嘉学派、纳兰性德等等都把两者连在一起了”。应当声明,笔者所引之书乃文汇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的正宗版本,绝非盗版书。我们都知道余教授是极恨盗版书的。而我凡购买近几年新出版书籍大都从出版社邮购而得,至今还从未买过一本盗版书,故此上述引文是不会错的。据此引文发生一个疑问,作为大学者的王国维藏书虽富,对于辑成于雍正四年,仅印了64部,多达一万卷的《古今图书集成》是否有藏,已很难说。之于《四库全书》,那是一部卷帙浩大的丛书,任何个人都是绝对不可能收藏的。看来余秋雨教授并不清楚《四库全书》是怎样一部书。

《四库全书》于乾隆三十七年(1772)设馆纂修,调集全国知名学者戴震、姚鼐等三百六十馀人,以王子永王容为总裁,纪晓岚为总纂,经十年始成,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,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,分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。共分抄七套,分别贮藏于皇官内的文渊阁、奉天行宫的文溯阁、圆明园的文源阁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(内廷四阁);和扬州的文汇阁、镇江的文宗阁、杭州的文澜阁(江南三阁)。自后由于1900年八国联军焚掠,及历次兵燹离乱的破坏,到王国维(1877—1927)在世时已只存文渊、文津、文溯、文澜(因补钞大致恢复旧观)四部而已。这四部《四库全书》全归国家收藏,王国维何能得以收藏哉。至今,四部一存北京国家图书馆,一存甘肃省图书馆,一存台湾,一存杭州浙江图书馆。1983年后,合湾商务印书馆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均据所存影印出版。堂堂大教授余秋雨先生连《四库全书》都不清楚,以为可由私家收藏,实在是太遗憾了,大大有损余先生的声望和文名。正如吴小如先生所说:是使人惊异的常识性错误。

我想余秋雨教授在做学生时,老师一定对他讲过《四库全书》,而且一定讲得清清楚楚,然而余教授已将老师所教全忘了。当轮到余教授再向他的学生讲课时,由于自己已不明了《四库全书》是何等样书,那么他给学生也肯定讲不明白了。上海市戏剧界有余秋雨这样的教授来授业,怪不得去年9月份上海市文化局组织全市文艺院团的一批一级演员到“高复班”复习四个月,然后考试,政治、语文、历史、地理四门课的成绩最差的仅28分,平均每门课仅7分,算得上“半文盲”(见1999年9月《长江日报》)。一级演员相当于教授,他们的演技肯定不错,而文化基础如此之差,实在令人惊讶。但这能全怪演员吗?有余秋雨这样的戏剧界教授,才会有“半文盲”的一级演员,怪谁呢,怪学生呢还是怪教师呢?

记得近几年看某些历史电视剧和传统戏剧,有不少表演宋代或明代历史人物的戏,当出现书房场景时,在书架的布景中居然也会出现一部《四库全书》,这应该是导演和舞美人员之错,然而也是他们的老师教的。这跟相声段子中说的“宋版书”《康熙字典》一样,大快朵颐哉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